觀察記錄是蒙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觀察,通俗易懂的解釋就是“看”。
在蒙特梭利教育過程中,老師經(jīng)常會在教室里觀察孩子的各項活動,并把每個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現(xiàn)記錄下來,這一行為被稱為“觀察記錄”。
蒙氏老師的“看”并不是單純的看,而是從知識、意識層面上地深入觀察,通過“看”(觀察)得知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了解孩子的需求與興趣……
如果沒有觀察,就無從得知孩子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觀察幫助老師了解孩子能做什么,準備做什么,需要什么,并思考孩子的這些需求在現(xiàn)有的教室環(huán)境中是否得到滿足。
通過觀察孩子工作的表現(xiàn),決定老師是否需要介入及何時介入。
比如兩個孩子在合力做工作,突然就有了分歧,我們可以先聽一聽他們爭吵的內(nèi)容,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就要動手打起來了,那就需要立即制止,不能等待。
如果發(fā)現(xiàn)他們或許可以自己商量出解決辦法,則可以給他們一定的自由,讓孩子自己解決,老師不需要著急介入,當然前提是老師要在一旁默默地持續(xù)觀察著。
總的來說,就是要看3個原則。▼
1、當孩子的出發(fā)點和動機是正向的,且不傷害自己和他人,不破壞環(huán)境,老師不需要干預。
比如:小朋友選擇了一項工作,在操作時遇到了困難,可是并沒有向老師求救,而是自己思考起來,一遍一遍重復,找到了正確操作教具的方法。
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孩子獨立、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也沒有濫用我們的教具,那我們就不要去打斷他。
2、當孩子的動機是不好的,且傷害到自身及他人,老師需要介入,防止問題嚴重化。
比如:孩子對教具非常好奇,上課時,老師剛把教具拿到課堂上,孩子就去動手摸,并興奮和小朋友們說話,這時老師就需要及時干預。
可向孩子們提議:一起觀察教具,等會兒會邀請大家一一分享,吸引孩子回到好的狀態(tài)上來,不耽誤課程進度。
3、孩子自己沒有能力解決的,則老師需要介入,給予正確引導。
當孩子在做個某件事情時,遇到了困難,自己也沒有能力解決,老師一定要及時介入,并為其提供解決方法,讓其嘗試自己解決。
比如:孩子將花生或者其他物品灑落在地,自己一人無法整理,在一旁不知所措時,教師就需要在一旁指導孩子整理物品以及打掃的方法,并觀察孩子是否整理到位。
在此過程中,不建議老師直接上手幫忙。倘若教師太過“勤奮”,這樣做會使孩子失去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機會,也會使其自信心受挫,久而久之產(chǎn)生“習得性無助”。
作為蒙氏教師一定要記住,靜下心來觀察孩子的行為,只在孩子真正需要時介入,并在合適的時間退出。
介入是對幼兒有力的支持,是幫助幼兒重樹信心的有效方法。同時,我們在與孩子幫助時,也需要看他否愿意接受,尊重雙方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