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我們總在教育
孩子要學會分享,
但是孩子們真的懂什么是分享碼?
不少孩子沒有理解分享的真實含義,
片面地認為分享就是把好吃的和好玩的給別人,
這樣自己就失去了好吃的和好玩的。
因此,他們也就不愿意與他人分享。
我們要理解孩子的擔憂,
可以給孩子一些引導和啟發(fā),
讓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的道理。
讓孩子明白,
分享表現(xiàn)了自己對別人的關心與幫助,
別人也會回報給自己關心與幫助,
這樣大家都會覺得溫暖和快樂。
新學期開學正式教育好時機,
幫助孩子學會“分享”,
一起來看看怎么做吧!
1、為孩子創(chuàng)造分享的機會
帶孩子做“分享游戲”,
游戲是一種很好的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式,
孩子可以從游戲中學會很多道理,
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分享所帶來的快樂。
讓孩子明白分享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慢慢培養(yǎng)孩子的同情心和愛心,
讓他們知道怎樣做才能成為受歡迎的人。
2、用限時分享鼓勵孩子
許多孩子不愿意跟
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
是因為自己也很喜歡,
如果分享給別人可能就沒有了,
我們在教導孩子分享時,
要讓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分享的,
又用什么樣的方法分享,
比如自己喜愛的玩具可以讓其他人玩,
但不需要“假大方”的送給他人。
分享不等于完全的無私贈與。
我們在家可以先為
孩子設置分享物品的時間,
讓他通過和身邊的人分享自己的玩具,
當然只是讓他人玩半小時、一小時
明白之后自己的物品依舊是自己的,
這樣孩子才能不排斥分享,
分享應建立在自我滿足的基礎上。
3、幫助孩子理解分享的快樂
著名的“科爾伯格道德發(fā)展理論”
指出的互利互惠原則,
是指孩子慢慢可以接受“你給我餅干,
我給你小汽車”這樣的交換方式,
此時,孩子會考慮他人的需求和愿望。
平等交換不一定是客觀的絕對數(shù)量或價值的平等,
而是兒童雙方主觀的都認可的平等。
所以,平時帶孩子和同伴一起玩,
小伙伴主動給玩具或者食物給孩子時,
我們要告訴孩子得到
對方分享的物品內是一件很讓人開心地事情,
來幫助孩子理解分享的快樂。
只有孩子在一個分享的行為里,
感受到自己能帶給他人快樂,
自己也感受到分享過程中的快樂,
體會到成就感,
這個分享的行為才是真正的分享行為。
4、不替代孩子去分享
在一些場合,
有些家長可能
選擇強制或替代孩子分享
這會使孩子感到被侵犯、
更沒有安全感,
體驗到自己無法對
自己的東西做主的失控感和憤怒感。
孩子很容易有敵意,
無法真正學到分享的意義。
5、通過繪本讀物學會分享
通過繪本讓孩子學會分享,
為大家推薦繪本
《魯拉魯先生的院子》
全書沒有一句教孩子分享的大道理。
但在魯拉魯先生以及小動物滿足的表情中,
孩子已經感知分享是一件會讓人感到幸福和快樂的事。
《查理和勞拉:我會非常非常小心的》
這本書不但教會孩子以愛護之心去對待別人分享的東西。
每一次的分享都是友誼和誠信的積分。
還讓孩子知道,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對分享說“不”。
分享意識的建立是緩慢的,
循序漸進的,家長切勿心急。
新學期已經開始,
老師和家長要一同教孩子學會分享,
把這篇文章轉發(fā)給家長,
讓我們開始培養(yǎng)孩子學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