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師首先是一位觀察者,她必須以科學家的精神,運用科學的方法觀察和研究兒童,揭示兒童的內(nèi)心世界,發(fā)現(xiàn)童年的秘密。教師不僅要觀察研究兒童本身及其表現(xiàn),而且要了解周圍環(huán)境對他的影響。
——跨世紀教育
以兒童為中心”是蒙氏教育對教師的要求。蒙氏教育把“以兒童為中心”放在重要的位置,強調(diào)一切教學活動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等都要根據(jù)孩子的需要及發(fā)展特點進行設計。
只有“以兒童為中心”才能夠大化的激發(fā)每個孩子的潛能,從而讓孩子弱的變強,強的更強,進而彰顯出每個孩子的個性化優(yōu)勢,使孩子成為適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蒙特梭利認為:教師應以幼兒為中心,是一個觀察者。教師應該以觀察者的身份去觀察幼兒自發(fā)的表現(xiàn)。她認為觀察幼兒要細膩,會用“顯微鏡”,同時具備一雙“鷹”的眼睛——不僅要觀察到幼兒的外在表現(xiàn),更要看到幼兒的內(nèi)心深處。
這也正如“我們想要幫助生命,首先要研究生命?!边@句話所講的一樣。當成人真正的了解兒童需要時,我們才能真正意義上滿足兒童。研究生命的過程也就是觀察的過程,在觀察兒童的過程中,要如蒙特梭利所講的一樣,蒙特梭利老師要具備一雙“鷹”的眼睛,能夠時刻觀察到孩子,通過觀察了解到孩子此刻需要的是什么?孩子的興趣是什么?并思考孩子的需求在教室里是否得到滿足。
總之,蒙特梭利教師要深刻理解蒙氏教育中的“觀察”不單單是對孩子工作的觀察,而是對孩子工作、生活、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一個深入的觀察了解。
今天,小編就拋磚引玉,以跨世紀幼兒園為例,為大家分享一個故事,讓我們從這個故事中找出蒙氏教師的身影,看一看她都做了些什么。
菁菁是跨世紀幼兒園一位3歲的小女孩,剛?cè)氚鄷r,她總是喜歡選擇操作日常生活領域的工作,尤其是舀黃豆。一次自由選擇時,菁菁毫不猶豫地走到日常生活領域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材料——“舀黃豆”。
首先,她取了一塊桌面工作墊鋪在桌子上。接著,她端起托盤。托盤里放著一個空玻璃碗、一個裝有黃豆的玻璃碗,一把勺子(勺面較淺)。她把托盤放在桌面工作墊的右下方,裝有黃豆的碗放在工作墊的左邊,空碗放在工作墊的右邊,勺子放在兩個碗中間。這時,她右手三指張開,模仿老師的動作握住勺子,開始進行舀黃豆的工作。她用左手輕輕地扶著碗,接著小心翼翼地用右手舀起黃豆并倒到空碗里。在第二次舀的時候,兩顆黃豆不小心掉了出來。菁菁放下勺子,把掉出來的黃豆一粒粒捏入空碗中,并繼續(xù)舀豆子。就這樣,她一直重復操作著舀黃豆的工作。
老師在一旁觀察,發(fā)現(xiàn)菁菁舀黃豆的工作做到結(jié)束時,竟然可以做到一粒豆子都不灑出來。此時,菁菁重復舀黃豆的工作時間已經(jīng)長達1小時。這時,菁菁的臉上充滿著完成工作的喜悅和成就感,雙眼洋溢著自信、幸福、快樂的光芒。工作結(jié)束后,她把工作整理成原來的狀態(tài),并自信滿滿地端起托盤放回到日常生活領域的教具柜上。后,她又把鋪在桌子上的工作墊折疊好放回原處。
怎么樣?這個故事是否吸引到你了呢?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觀察是非常
細致、認真的,并且“觀察記錄”制作的也很是詳細哈。
觀察記錄的用意是為了滿足孩子的發(fā)展需求,老師通過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從而決定何時介入以及什么情況下不介入。比如:在孩子們變得焦躁前,可以介入進去,當孩子們朝著有效率的方向處理問題的時候,我們就不應該介入,這就是老師觀察的藝術(sh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