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的幼兒就是將來的成人,現(xiàn)在就要為將來做準備,秩序感的培養(yǎng)就是為將來做的一項重要準備,秩序感是一種習慣,只能從小培養(yǎng),孩子有了秩序感,將來生活才會井然有序,學習和工作才會有效率、有效果,蒙氏教育日常生活領域的訓練和其它領域操作順序的訓練都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孩子的秩序感。
樂樂是周六特色課感官班的一名小男生,今年四歲了。他的秩序感非常強,自己的東西從不亂放,每周六早上9點鐘媽媽會準時把他送到兒童之家。媽媽告訴老師,每周六早上要來這里上課的時候他都會很高興,而且前一天晚上就會很興奮。
這周六,來到兒童之家的樂樂剛一換完鞋子,就提著自己的手提袋和作業(yè)走進教室,然后不用任何人提醒便整理好了自己的物品。將這些工作都做完之后,樂樂就開始和老師一起分享他上周的親子作業(yè)。他的作業(yè)一張比一張漂亮,不管是涂色還是粘貼都越來越干凈、越來越整潔。每次看到樂樂的作業(yè),老師心里都非常欣慰。
近的樂樂秩序感越來越強了。現(xiàn)在我們的感官學習已經到了“構成三角形的大六邊形和小六邊形盒”這個階段,這些教具中三角形非常多,但這可難不倒樂樂,他會不慌不忙地把它們一個一個取出來放在工作毯上,像老師一樣先把它們放好,再將顏色相同、大小相同的三角形依次分類擺放,不論做哪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井然有序、有條不紊。看到這樣的樂樂,不禁讓我想起了他剛進班級的場景……
樂樂剛進感官班時,看到教具柜上那么多的教具就兩眼放光,立馬脫了鞋子順腳一踢就進教室,然后隨手扔掉外套就開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當老師邀請他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好時,他總會說:“等一下”;老師展示完工作請小朋友來操作的時候,他總是手忙腳亂地摸一下這里,點一下那里;每次放學走的時候,他就會問:“老師,我的衣服呢?”“老師,我的包呢?”“老師,我的水杯呢?”“老師,我的作業(yè)本呢!”經過兩周的觀察后,老師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秩序感非常差的孩子。果不其然,和媽媽溝通后,老師得知他在家里從不收拾自己的物品。于是老師和樂樂“約法三章”:每次來上課的時候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好才能進教室;操作工作時不能把所有工作全都拿下來,玩一個取一個,操作完一個工作把它整理好送回原來的位置才能操作下一個工作。上課的時候,老師也會特別關注他的狀態(tài),及時提醒他。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才有了現(xiàn)在這個不管干什么都讓人省心的樂樂。
秩序是人類的要義,良好的秩序感對今后孩子的生活學習至關重要。一個秩序感好的人做事有條理,分得清輕重緩急,工作有效率,反之沒有秩序感的人做事“十個指頭亂彈琴”,不但浪費時間,而且沒有任何效率和效果,因此在2-4歲秩序敏感期培養(yǎng)孩子的秩序感顯得至關重要。
在跨世紀的蒙氏教育環(huán)境中時時處處都體現(xiàn)著秩序,如教室環(huán)境的布置,井井有條,清晰明了,各個領域教具的陳列都是按照內在固有的秩序進行,再如每次操作工作時,都要先計劃自己要選擇的工作,然后鋪工作毯,后取工作操作工作,工作完成后要把工作收拾整理好恢復到zui初的狀態(tài)再送到原來的位置。一次又一次,在不斷的重復過程中,孩子們的內心逐漸形成了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順序,后,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這種順序意識就形成了孩子自身的秩序感和規(guī)則意識,為他們以后的生活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